我的一畝田

其實我跟老弟繼承的農地+老媽跟老闆地(以前佃農的主無法取回的農地)大概有一甲半,但是多年前老爸過世後就交給鄰居的叔叔代耕,但是屋旁有一塊大概八厘地(大概一個籃球場)想說拿來自己種越光米,原因是因為去參加有機新蘭陽的座談旁邊坐的就是育苗場的大姐,於是就跟他預定了十幾箱的月光瞇秧苗,雖然阿伯也都有自己育苗,但是既然答應了就
花個幾百塊買幾箱回來,就當結緣。

原本以為228假期可以插秧,但育苗場說“越光米”比較晚種但比較早收,所以預計在3/11那禮拜來下苗,又剛好當天要掃墓,所以救當家族的聚會育樂一下,今天早上突然收到一封信,不知道是寄錯還是怎樣,有四個小朋友詢問有關於三星鄉的打工度假,我還在懷疑,我是有這樣的構想要把老家改裝成一個可以學習農業的農莊,但不是現在啊,但在書信的往返提到如果有興趣就一起來玩啊,那四個小朋友也興緻也頗高昂的,雖然我不知道是不是會成行,但也算個起點,原本我就有想法要邀請好朋友來玩玩,既然如此就順水推舟吧!

首先介紹一下越光米:

有請google神與維基爺介紹:
越光米コシヒカリ)是原產於日本水稻品種之一,屬於粳稻,官方名稱為片假名書寫的「コシヒカリ」,1956年登錄日本農林編號為「農林100號」[1]。命名為「越光」的原因是因為原產地福井縣新潟縣在古代稱為越州,「越光」即意謂著「越州之光」,代表對於培育出此種優秀稻米的自豪。越光米是具有黏性強、口感風味佳等優點的食用,因此常作為高級食米輸出海外,價格往往較其他種類的食米高昂,甚至有些餐廳指定使用越光米或以越光米作為攬客宣傳。

 又因為他的生長期短收成快,適合白晝少的日本,前幾年引進台灣經過改良馴化後代號,台梗100號,尤其以宜蘭五結鄉為大宗,也因為認識的大姐就在五結鄉,所以跟她拿秧苗就變成天經地義。

其實,某些層面上,我想要明白的是農業的經濟價值是某有加值的空間,所以陸續做了一些實驗,當然也有幫其他的農夫做一些小小的實驗性活動,還在尋找農業的下一個出路同行健有機村,在辛苦的經營下,似乎還是停留在某種程度的“悲情”,而反觀南澳自然田卻創造出一年1200人次的打工渡假,也許因地理位置與環境或各種條件不同能創造出來的也不同,而我的那一畝田,也許可以製造很多歡笑。

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農村價值隨著在消失,而在有生之年很多不該有遺憾的就不能讓他有遺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