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與水果的成長基本上是看老天爺臉色的,所以全台銷費量與消費總額就嚴格的定義了農產的單價,生產短少就少吃一點,那多的怎麼辦? 這也是大家想破頭在思考的問題,有人說農產要建立品牌、有人說啟動九五機制、有人說棄種,這些都是方法之一,以穩定農夫收益的情況下,建立單一農產品牌對多數的農夫是不切實際的,而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合作品牌在找到市場或建立市場,紐西蘭奇異果公司(Zespri 公司)就是這樣幹的,2249個農夫建立一個跨國際的品牌與通路,一年營收新台幣一百三十三億元,但是台灣不管是民間或官方似乎都還沒有這樣的思維,反過來讓農夫變成散沙的是地方勢力的盤據,讓農夫不得不低頭,加上無類似有能力的大型公司與照顧農民的意識,當然一斤兩元的柿子變成常態。奇異果公司的報導在商業周刊遮類的雜誌常常被大幅報導著,官方卻沒後續的動作。
台灣大多數的地方農業單位還是停留在"什麼好賺就種什麼"的取巧心態,眼光只看到台灣本島,甚至抄襲,三星蔥有名了就都冠上三星蔥在賣,我想大多數人吃到的三星蔥都不是真的三星蔥(因為當地的年產量大概才5000 公噸),雖然各地也陸續在開發自己的特色農業與加工品,但是都是低價值得開發,沒有真正踏到產業的核心點,畢竟內需市場與產能都不大,提高商品價值唯一的方式就是跨國品牌的價值提升。
米是台灣所有農產裡最大宗的,雖然量尚無法跟泰國等到米出產國相比,但品質上卻是遠遠勝出,如同泡沫紅茶可以在歐洲被接受,米食沒有理由不被接受,其最大的障礙是沒有人下手在國際上推廣與建立銷售管道,或許受WTO或其他關稅協定保護政策之類的限制也有可能,在無法限制進口糧食的情況下,出口就顯得很重要,雖然大家在推廣在地生產在地飲食,但在國人無法切身體會這些議題的深度時,用商業模式的運作才是將農業變成賺錢的行業,而不是政治行業。
麥客田園-爌窯、粿、擂茶體驗(農業商業經營觀感)
可以東摸西摸的東西對小朋友一定要吸引力,就算是一坨稻草 |
因為女兒幼稚園的戶外教學安排來到新竹北埔的"麥克田園",參加一日爌窯、粿、擂茶的體驗,對於鄉下出身的我,這些事物是回憶也是進行式,對於4-5歲的小朋友卻是全然"新鮮的"事物,特地括弧下來是要愛後面說明某些商業模式的賣點,大致上介紹這個莊園與活動的安排,"麥克莊園"取名起源是因早年華北客家人依小麥熟成由南至北幫人收割小麥,取其義、名大上好記的名稱"Mac",而園區內主要分成五個區域,販賣區餐廳、Diy 體驗教室、爌窯用餐區、草皮活動區、小小動物園(我覺得是虐待動物區,那可憐的黃牛每天要拉客,真的建議可以省略這不需要留下來的傳統)、還有一個石墨體驗的小區域,基本上體驗活動加用餐下來大概就可消磨掉一天。
麥客田園的由來 |
雖然我覺得這邊的爌窯取其名但經過改良早已無舊時爌窯的真實感,而且熊熊烈火對小朋友的危險性,也讓過程除了堆疊土磚之外其餘都是工作人員在做,所以意義不大,但是點火野炊還是有一定的快感(台灣人愛烤肉),做粿也是一樣,教室只是停工中段的捏粿、包餡、印模的動作,其它前面準備與後續的動作也是有工作人員處哩,當然,體驗就是提供可以"體驗"的部份,離真實狀態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擂茶算是比較有趣味的,因為它畢竟是屬客家休閒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大家用力磨出可以沖泡的五穀粉(因出油已經變成糊狀),過程讓大家打成一片。中間還有一部分是扎稻草人的體驗,基本上"稻草"基本上對小朋友就有一定的吸引力,隨然講解完畢,大小朋友就惡搞一番也算舒壓吧。而磨石臼可以動手的小朋友都很熱愛,再來是搭牛車,基本上我很不認同,但是嘗試新鮮就是一種賣點。
壓下粿印,成就感十足 |
擂茶 |
地點-當然最好具備好山好水的天然環境或者已有類似以成形之聚落(老街、農業區、海邊、河邊、山邊之類的),原本就有固定旅客量的地點,ㄤ然相對競爭也激烈,麥克田園在北埔老街附近大概1公里內,而北埔本身有相當龐大的旅客量,因為旅遊動線的延續對台灣人的旅遊習慣而言是個必要的考慮,最好開車10-20分中內有知名景點。
建築-區域內的規劃與設計是很重要的(台灣人很吃這一套),新建或者用老屋舍改建,規劃時必須先客群鎖定後再決定其風格與相對必要的設施。
回到自己要建構的莊園紙上談兵,今天跟老弟在車上閒聊時也討論到老家的優缺點,特點一,我們有個很會做各種傳統小吃的老媽,舉凡粿、粽、醃製物都是相當有水準的。特點二,有間五十年以上的傳統建築,這在宜蘭已經不多見了,我估計大概不到100間這樣的農村建築(老街不算)。特點三,老弟有相當的學校在地人脈......................其他的待開發出來。
缺點? 超多.............待克服,總歸一句話有缺點在適當的運用之下會有其化學反應,麥克田園我給65分,但是我想老闆在業務能力上應該超乎想像,因為客人還真不少,鄰近的科學園區與台北下去的客群就夠支撐了,要思考的是他在開始是如何運資源建立起這樣的規模。
我歸納幾個體驗經濟的基本心得:
- 新奇、沒看過(舊東西新裝、新東西)
- 馬上有成品可吃或帶走(越專業越好)
- 有個花園、小動物園(讓小朋友有東西可以玩,以安全為原則)
- 有個新奇特別的建物或指標設施
- 區分群組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兩著之間有不同的消費型態)
- 停車方便
- 千萬不要真的"教育"遊客
- 收門票做包套(免費等於不消費)
行健有機村稻米合約問題之我見
因為關注,所以看到行建村有機村兩萬金稻米原本預留給某通路商,而通路商違約不採購這新聞時(雙方僅口頭合約),心中除了錯愕,且不可思議之外,回到最基本的農作物產銷問題。基本上不論通路上會不會採購,稻米是不是因為口頭合約而種植的我覺得是一個很大的盲點,這過程中行健有機村的專案經理人要負起最大的責任,既然農民對於商業運作不熟析,只管種植,那經理人對於商業上的合約甚至品牌的定位上就顯得很不專業。
撇開這些疏失不談,那回到一個合理的農作物產銷或者行健有機村的品牌與商品,很顯然還是流於一般先種在說的模式,說穿了就是賴皮,有機並不萬歲,不能因為採用有機種植就變成理所當然,這是我看到這個合作社目前經營的最大問題,"過度依賴社會正義而非消費者"。
基本上任何品牌的經營的會遇到兩個大問題,品牌價值(Brand Name)與消費者認同(Target Audience),而用社會關注的民粹操作手法是行健有機村的基本策略,這意味著過分強調土地、環保這類少數族群關注的議題,自然其他族群是打不開的。
因為所謂的品牌重視的Target Audience 很顯然是弄錯了,因為這些少數的消費是支持不了這麼大的產量,這現象如何解釋? 大部分消費者不開伙的,所以可以產上大筆且穩定的訂單勢必來至每天要用到這些材料的餐廳,那策略應該如何? 我建議以與一般食用米價格供應餐飲業者,這不是要賺錢獲利,而是打開品牌的開端,起碼稻米有穩定的輸出,再來說服合作之餐飲業者,貼上本店採用"行健有機村"的名牌(或者dm),其實這不是新鮮的點子,而是很多食品食材的慣用手法,金車的蝦子也是這樣搞,所以一個嚴重的策略錯誤導致的就是一個公司的瓦解,這屢見不顯。
只有品牌的價值才能創造獲利,這是一個絕對的潮流,所以,行健有機村的品牌定位與價值在哪? 基本上,我沒看到,只看到一群"熱血"的人幹著熱血的事情,只能說可惜了,建立了很好的Brand name,卻弄錯群族。
再來就是價格策略,有機=貴,而"貴"是不是等同於"質",這點不單是這合作社,也是其他有雞業者最大的問題,所以除了怕死的消費者之外,其他想進入的消費著(意識尚未建立)會因價格而卻步,而一樣是有機米,我所認識的(也是行健有機村)農民所出售的卻只有3/5的價格,那我要跟誰買? 嚴格說起來這些門檻都是讓行銷產生困難的地方。貴要有道理。
通路商是敵人還是朋友,完全建立在"好不好賣",這是任何一種商品行銷的不二法則,好賣大家搶,不好賣鬼不都理你,賺錢才是王道,而行健有機村這招牌要怎樣才能讓商品變成"好賣",甚至是強勢品牌,端看經營者的策略,有機是一種趨勢商品,不難操作議題,而議題備後產生的媒體與品牌效應才是經營者要融會貫通的,錢早就在等你了。
撇開這些疏失不談,那回到一個合理的農作物產銷或者行健有機村的品牌與商品,很顯然還是流於一般先種在說的模式,說穿了就是賴皮,有機並不萬歲,不能因為採用有機種植就變成理所當然,這是我看到這個合作社目前經營的最大問題,"過度依賴社會正義而非消費者"。
基本上任何品牌的經營的會遇到兩個大問題,品牌價值(Brand Name)與消費者認同(Target Audience),而用社會關注的民粹操作手法是行健有機村的基本策略,這意味著過分強調土地、環保這類少數族群關注的議題,自然其他族群是打不開的。
因為所謂的品牌重視的Target Audience 很顯然是弄錯了,因為這些少數的消費是支持不了這麼大的產量,這現象如何解釋? 大部分消費者不開伙的,所以可以產上大筆且穩定的訂單勢必來至每天要用到這些材料的餐廳,那策略應該如何? 我建議以與一般食用米價格供應餐飲業者,這不是要賺錢獲利,而是打開品牌的開端,起碼稻米有穩定的輸出,再來說服合作之餐飲業者,貼上本店採用"行健有機村"的名牌(或者dm),其實這不是新鮮的點子,而是很多食品食材的慣用手法,金車的蝦子也是這樣搞,所以一個嚴重的策略錯誤導致的就是一個公司的瓦解,這屢見不顯。
只有品牌的價值才能創造獲利,這是一個絕對的潮流,所以,行健有機村的品牌定位與價值在哪? 基本上,我沒看到,只看到一群"熱血"的人幹著熱血的事情,只能說可惜了,建立了很好的Brand name,卻弄錯群族。
再來就是價格策略,有機=貴,而"貴"是不是等同於"質",這點不單是這合作社,也是其他有雞業者最大的問題,所以除了怕死的消費者之外,其他想進入的消費著(意識尚未建立)會因價格而卻步,而一樣是有機米,我所認識的(也是行健有機村)農民所出售的卻只有3/5的價格,那我要跟誰買? 嚴格說起來這些門檻都是讓行銷產生困難的地方。貴要有道理。
通路商是敵人還是朋友,完全建立在"好不好賣",這是任何一種商品行銷的不二法則,好賣大家搶,不好賣鬼不都理你,賺錢才是王道,而行健有機村這招牌要怎樣才能讓商品變成"好賣",甚至是強勢品牌,端看經營者的策略,有機是一種趨勢商品,不難操作議題,而議題備後產生的媒體與品牌效應才是經營者要融會貫通的,錢早就在等你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