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台灣最大的新聞大概就是士林文林苑的都更事件,過程中除了行政或法令上的瑕疵讓商人有利可圖,甚至有違憲法等的現象之外,其中多少凸顯了台灣土地政策問題與強大的社會失落感。其躲在最深處的憂慮卻是”沒有人可以相信、沒有人可以主持正義“,每個看到“財團與官方”如同看到惡魔。
嚴格說起來,比起這案子有其他更多不為人知的“受害者”,只是這事件的主人也不知道哪來的關係,可以讓這麼多人圍起來提他辯護與抗議,前後關係我不知道,但是漸延伸成“小蝦米對大鯨魚”的狀態,也喚醒了多年來我心中的疑惑,一個一樣是五十坪土地的小故事,當年因台電高壓電塔要經過,所以就征收老家的農地,還有村子裡其他路線上的其他農地,當然,其中讓人不解的是明明不遠處就是廣大的羅東西河床與堤防,就力學與佈陣來說,是可以輕易避開征收到一連串的良田,偏偏徵收一塊就在完整的四方形田中間,而且給個經過農地都一樣,而在若干年後台電變更路線後,荒廢的電塔基地卻也不見歸還,不過征收過程中這些農夫與官方的談判才是我想來產生對比的故事。
回過頭來看待當年老爸在處理土地征收的事情,他跟被征收土地的其他農人,很清楚官方的既定政策是不可能被一般老百姓給撼動,而在當時補償辦法如此苛刻的情況下,他們所能爭取的就是與官方配合在以積極合作換取更好的補償條件,我想,政治所代表的就是談判與交換籌碼,所以最後提出一個地上物的補償方法,配合作物播種季節與施工必要之探勘導之地上物損壞等事項,讓農民可以取得兩次的作物補償金,藉此彌補官方土地補償金限制的額度。
當然,事件後,農夫還是幹譙.....無奈但起碼獲得相對高的補償金。
雖然時空轉換,社會上對於官方的一切都有更嚴格的監督,但骨子裡很多東西是不變的,對立,絕對不是最好的方式,而採取積極的合作談判才是雙贏的辦法之一。也許,事情不同,建商所代表的是私人,但就都市更新的法條來看,其實有相當類似的精神,而利益擺中間的世代,所代表應該是更有立場與技巧的談判,現在我們所處的社會是資本主義,回歸法治的同時,其實代表這更真實的利益角力。
一樣五十坪的土地有著不同故事,其原點就像出生在富貴人家或一般人家一樣,“階級”早已綁定判斷事務的基礎,而很多企圖想捍衛的其實是一點都不正的“歪意”,這些社會團體自己很清楚自己在幹嘛,不用說太明白。當年,家中出現了很多來吃晚餐的說客,有的是希望老爸抗爭到底,有的是希望老爸快點讓步,其中有一個叫陳定南(那時候應該是縣長)的是希望再幫老爸想辦法談更好的價錢。
受害者的角色不曾在這些農人的身份上出現,不論是政治人物、團體都不該讓受害者這名詞出現。我想,二十多年前那幾個沒受啥教育的農人都能理解,沒有理由幾乎沒讀過書的農民懂得道理,高教育水平的現代台灣人不應該不瞭解事情的最真實樣貌。
拿五十坪的農地比那好幾億的建地比較,當然是比雞腿,而這件事之所以鬧得如此的大我想因素也大多是在於“利益分配”,換句話說,如果只是一塊只價值20萬元的農地,會有如此的人力集結?我想這不用思考就知道答案。當年老爸在開過幾次協調會之後,也是無奈的屈就于政府法條,而所謂釘子戶的思維,或者建商(當時是官方)的迂迴手段,不論就公共利益或者私人角度,都是利益分配最大公約數的展現。沒有利益建商當然不會進場,沒有利益其他的建戶也不會妥協,這互不妥協的釘子戶不論理由如何,誘因才是最大的因素,不論他再怎樣地解釋。
而此次借題發揮的所謂社會運動者到底想表達的是什麼?或完成什麼?是沒人搞清楚?
社會正義,這是最多社會運動的人是掛在嘴邊,好像伸張正義之前是不是先搞懂資本主義下的正義是怎麼一回事,我想如果有律師介入談個搬遷的好價錢,不就是整建個案最圓滿的結局?也許有人反對,反對的是違法違憲的情事不應該在文明的社會裡出現等等的,而我想把事情搞大或搞臭人人都會,但是讓當事人得到適當的補償金也應該是一種圓滿落幕?!當然涉及不法的事情是絕對要交由司法判決,官方的包庇也應該有妥善地懲處。
反問......大家的期待到底是什麼?也許若仠年後會發現這不是最好的選擇,民粹只是用來當作興奮劑的。
計劃就是一步一腳印
剛剛在閱讀科技新聞的時候,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網站叫做“嘖嘖”www.zeczec.com,有點像社會企業提供某些創意的圓夢計劃,但似乎又比較有趣,由網友的贊助金來決定計劃的成敗,這點我就喜歡,畢竟消費者是老大的概念在資本主義下是必須要先成立的,而對我來說所謂的創意在企業經營的角度上,存在兩種條件,第一種是全然創新或改良服務、第二點是獲得回想跟獲利。所以,基本上個人認為這網站提供一個創意的絕對試煉場所,消費者的回應當然決定商品或服務的成敗,雖然個人認為真正有絕對創新的服務點子不會在這平台上被公佈,畢竟那是很多企業賴以為生的商業機密,但對那些無關緊要或者不可能有太大獲利卻有機會引起共鳴的媒體效應來說,個人是挺支持這網站的。
於是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投了稿子,把我那看似無關緊要的“農村是個大公園”計劃,大致簡介後給他ENTER下去,當然我知道這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創意,因為那是一個趨勢前端的概念所以成型的必要條件就是,我得假設“對於農產的銷售而言產品不該只是作物本身“,而是一個”環境產業“的發生。當然,這是我自以為是的創造這個名詞,而真正的決定權來是在Audience 在一連串的事件裡買不買單,這網站如果有回應我,那就可以試個水溫,如果這有點白爛的第一步真的有回應,且完成,那對於這個平淡無奇的小村落也是一件功德,蠢人幹蠢事,不是嗎?
不過,不論如何,去年我就開始以很嬉戲遊玩的心態去重新接觸農村,種了草莓、水稻、蕃茄、參訪很多現有的觀光農場,也去參加過很多的有機農業座談會甚至農業經營管理課程,我想“農”本身其實就是復合式產業,但是幾乎卻被鎖定在農產的價格,但是在以往被視為邊際效益觀光與生態在現今才是真正的核心,卻都無法正確地轉為獲利,而就是我所謂的創新,起碼在企業的經營理論上長尾效應是可以這樣產生的。
一步一腳印,在能力範圍內,我還是會逐完成我設定的基本目標,第一點就是在我的田中央架一個吸睛的裝置藝術,話說我家田中央因為當年被台電征收去當電塔基地,所以有一塊是不能種植的,沒錯,我就是要把東西架在上面,一旁的堤防邊很多騎車的也許會因為這很白濫的裝置而停下來拍兩張照片拋到臉書,加減也會增加知名度,而這動作對我在村子裡爭取認同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在沒干擾到其他人的作為下,這也許有機會加分。
事情只有不停地繼續才會被完成,姑且不論成敗,對我來說那就是一個開心的事件,所以計劃趕不上變化,而我的變化也是計劃的一環,不管怎麼變都是我的計劃。
於是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投了稿子,把我那看似無關緊要的“農村是個大公園”計劃,大致簡介後給他ENTER下去,當然我知道這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創意,因為那是一個趨勢前端的概念所以成型的必要條件就是,我得假設“對於農產的銷售而言產品不該只是作物本身“,而是一個”環境產業“的發生。當然,這是我自以為是的創造這個名詞,而真正的決定權來是在Audience 在一連串的事件裡買不買單,這網站如果有回應我,那就可以試個水溫,如果這有點白爛的第一步真的有回應,且完成,那對於這個平淡無奇的小村落也是一件功德,蠢人幹蠢事,不是嗎?
不過,不論如何,去年我就開始以很嬉戲遊玩的心態去重新接觸農村,種了草莓、水稻、蕃茄、參訪很多現有的觀光農場,也去參加過很多的有機農業座談會甚至農業經營管理課程,我想“農”本身其實就是復合式產業,但是幾乎卻被鎖定在農產的價格,但是在以往被視為邊際效益觀光與生態在現今才是真正的核心,卻都無法正確地轉為獲利,而就是我所謂的創新,起碼在企業的經營理論上長尾效應是可以這樣產生的。
一步一腳印,在能力範圍內,我還是會逐完成我設定的基本目標,第一點就是在我的田中央架一個吸睛的裝置藝術,話說我家田中央因為當年被台電征收去當電塔基地,所以有一塊是不能種植的,沒錯,我就是要把東西架在上面,一旁的堤防邊很多騎車的也許會因為這很白濫的裝置而停下來拍兩張照片拋到臉書,加減也會增加知名度,而這動作對我在村子裡爭取認同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在沒干擾到其他人的作為下,這也許有機會加分。
事情只有不停地繼續才會被完成,姑且不論成敗,對我來說那就是一個開心的事件,所以計劃趕不上變化,而我的變化也是計劃的一環,不管怎麼變都是我的計劃。
春天就醬玩之人工插秧體驗@大隱村
說來也算是網路的威力,原本計畫自己老家旁邊的一塊修耕地(大概一個球場大小)要來種越光米,又因協助竹南的謝大哥做他幸福草莓園的打工換幸福活動,而就這樣巧一群同高中的學弟透過部落格跟我聯絡上,於是就相約3/10來體驗一下手工插秧的快感,而也因為越光米苗要再等兩個星期而是改種朱叔叔(經典好米得主:一門米中豪傑在朱家)的
桃園3號米 (為了怕我記錯米種,如果有錯誤我會在更改),也就是他連續得到台灣十大經典米的稻苗,一方面時間可以配合;一方面在我家附近,畢竟我家的地也都是他在代耕,於是我老木跟朱嬸連絡去拿十幾批秧苗(他也沒跟我收錢),就在當天下午四個學弟直接殺來我家,於是.........插秧囉.....
畢竟沒種過田,完全是以潮男的著裝來到...不過時代不同不需要太堅持要穿著.....哈哈 |
主角豋場,桃園三號米,基本上我不太懂這米種的特性,有興趣請自行google,不過聽說是因為桃園農業改良所改良出不易落果的品種,且緯度與宜蘭相近,所以去年種植出冠軍米。 |
我阿木看不下去,所以親自教導這幾個城市鄉巴佬,不然會形同惡搞。 |
畢竟我也是農村長大的,插秧的速度還是比較快...最後我一次種五排等他們種好一趟,其他的部分我跟我媽都已經種好了。 |
有心跟認真就值得鼓勵,很多年輕人幾乎不理解農業的重要與現狀,在插秧的時候也跟學弟聊到一些值得關心的農業話題,而直接參與是最能體會的。 |
用手插秧讓看似不大的一塊水田,五六個人也是花了兩個小時才完成,倒退的方式加上彎腰,也讓我隔天腰酸背痛的。 |
體驗歸體驗,在次日遠房叔叔回來掃墓也聊到對於大隱村農業的現狀,從商的他問我有什麼計畫?如果有缺資金可以找他,而我也問自己我的計畫是什麼? 去年我就在思考這問題,也藉由參與更多的農業事務來理解真正讓農村價值體現的商業模式,在我還沒真正找答案的時候,在插秧的過程中那種平靜的快感,與次日的肌肉痠痛,卻也讓我更加的確認我必須做更多的事,農不只是一種職業或營生的工具,而是一種具有環境與世代意義的故事或者事業。
行健有機村在下個禮拜也有插秧的體驗活動,有興趣的可以去報名.......詳情請洽行健有機村
插秧@大隱村-春天就醬玩
這種一次可以種八排的插秧機,讓插秧速度超快,但其實因為三星的水田落差大,讓田無法很大塊,相對也限制了插秧的速度,圖中的朱爸是我同學的父親,除了代耕了10甲的農田之外,也有部分農地採有幾種植,這些年來農村的改變與銷售行為的改變,他也創了自己的稻米品牌”月華米“,是一個很有概念的”老農“。 |
秧苗就是這樣被捲起來,在上插秧機,黑色的就是培養盆。 |
補秧苗的阿伯,機器插完之後有時候會有失誤,需要人工巡視,有缺的再補上去,想想看這意味著得踏上好幾十公里的來回。 |
內湖白石湖-北市近郊的精緻農業
白石湖算是台北近郊的小型農業區之一,鄰近都會所以自然形成了精緻的旅遊型農業區,當地的碧山巖也是著名的寺廟,可以俯瞰台北盆地,附近很多可健行的古道,因此假日登山遊客非常多,最近有新建白石湖吊橋讓景觀動線可以延伸到白石湖社區,來這邊花三四個小時基本上算是很不錯的周末去處,春天又適逢草莓季節,所以在陰雨連綿的228連假最後一天,先以打捷運到內湖站,轉搭小2公車(碧山路沿路隨招隨停)到碧山巖入口,再走吊橋過去白石湖,下來步行整個社區大概三公里,又沒有太誇張的爬高爬低,很適合全家出遊,當然要有心理準備這邊的商家不多有時還不營業,水跟食物請自行斟酌。
從白石湖吊橋往山上拍的小山溝,台灣人不會放棄在山坡又有水源的地方種植蔬果的。 |
過吊橋右邊的一戶有機農場"野草花果",算是當地有名的農戶,主人很友善,還遇到特地來學習農耕的年輕人。 |
天然的景觀+一點點巧思通常都很吸引我的目光,過多的裝置或歌功頌德等地標式的建築或裝置往往令人搖頭,所幸這邊很少。 |
我一直覺的桃花是好桃花,好看結果又有食用價值,純屬個人意見。 |
這應該是可食用的無花果 |
這農場大概6-7分地,不算很大,在斜坡上也特別去強行做成梯田,水保概念不賴。 |
鳥巢? |
百年古道,不可考,但是增加很多神秘感。 |
這邊的草莓是以溫室高架來種植,畢竟是北市,這樣的確是可以增加產能,這也是我想要偷學的種植方式。 |
我一直看不懂這種道路的標誌是指什麼? 高度嗎? |
沒拍夫棄樹是因為天氣太差,但是草仔粿一直是這類農業休憩區會出現的商品,這我要研究其中奧妙。 |
這是這邊少數供餐的地方,當然也有草莓跟其他花卉的植栽買賣,氣氛不錯,餐點也算公道。但是這次沒進去,因為預計要去內湖吃小火鍋,所以掠過。 |
白石湖沿路都可以看見這種小規模的蔬菜種植。 |
另一家溫室草莓園,高架四層,用枒管的,偷學。 |
往山谷看下去,天氣不是很好,但可見到很多農戶採溫室,畢竟北部雨水多。 |
少見的石頭厝 |
看到那隻小蝸牛嗎? 拍鍋牛是個人癖好,因為他不太會動,不像拍鳥的要用到很大隻又很貴的鏡頭。 |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