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企業


【故事】
分享一個很有趣的故事,一個在司馬庫斯部落服替代役的年輕人,突發奇想將部落的水蜜桃次級品(撞傷或賣相不佳),做成自己愛吃的水蜜桃果醬,先分送給好友吃後獲得好評,於是開始在學校(服教育替代役)的廚房,開始大量製作並以其在資訊業的工程背景,量化所有的工作流程,然後在去年夏天製作出一千罐的水蜜桃果醬,並取明基那吉山手工水蜜桃果醬粒,並快速的利用社群力量銷售完畢,而更重要的是他以高於市場價格來收購受損的果實,並讓放暑假的學生有個小小的打工機會,今年也在他跟友人的號招下,集結了有心於農村服務的年輕人,參與他成立的農村社會企業。今年他預計要收購更多的受損水蜜桃,目標一萬罐。

基那吉山水蜜桃果醬


【 價值 】
農產品因氣候等不定因素或者人為操作下,在產量與價格上的波動常常是天不如人願,不是失購價過低不然就是高價但缺貨沒東西賣的產銷失衡的現象,價量穩定的供應似乎是多數農業產經專家想克服的,但多年來來是無解,而也許替生產過剩或受損農產開發出新的產品,並透過社群集的購買力產生的新產銷模式是可以稍微解決這問題,這是所謂的「補破網」,因為多數的農民只會種而根本無法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趨勢,而由具有NGO特性的社會企業透過創新的產品開發與行銷手法,彌補且開創出一般企業不想插手的市場區塊。


夏天當季盛產的蓮霧




【世代】
這是個衝撞的世代,很多年輕人滿是憧憬但卻被現實的社會與企業體制挾持,不是乖乖的上班去就是整天白日夢,找不到可以將熱血轉成社會與經濟價值的著力點。而近幾年農村意識抬頭,對於既有的體系充滿叛逆的年輕人似乎也找到一些縫隙可以去將夢想的種子著床。在體制外實踐夢想對這世代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體制內已經變不出新把戲,因為相關經濟面向的掌權或既得利益者,在遊戲規則下即可有相對的報酬,就像無產階級專政一樣,既得利益者是勢必要被革命的,只是方式很溫和。


地瓜是種容易加工的作物




【現實】
農村、農產是一個多面向的議題,如何面對不同農村風氣與不同農產的處理是首先要面臨的問題,越簡單來看待農產的問題越能夠找到有效的作用點,農民單純只想把農作物換成現金,而協助農民的社會企業勢必要思考到這面對產品開發端與市場面的風險,多數想參與農產行銷的團隊最大的問題在於誤解消費者的需求,嚴格說起來目前市面上產品已經太多,農產品開發的問題已經不在產品本身,而在於所提供出來的認同感,而這產品的故事張力是否強大到獲得消費者認同與支撐企業的運作?是值得行銷端去好好思考。

有規模的農作物不容易收購、小農的作物產量不高又不具市場價值


【農村】
價值原點的所在,這是多數人的原鄉,有著多數人的記憶,回歸只是起點,還有很長的鄉間小路去細細品嚐。

Let's  Get Lost  @ Counrt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