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產品的行銷資源利用

上一篇大概談到現在的小農的農產行銷狀況,撇除了產品重疊性與食品安全衛生;知名度是最重要的,那行銷資源有限的小農可以利用什麼免費行銷管道與資源來拓展業務? 以下提出幾個建議:
實體:
  • 試吃是一切的開端。
  • 加入友善市集或產銷合作班-市集的優點是買家不手軟,缺點是場次太少,但務必要去卡位,記得一定要拍照做紀錄,產銷合作社的加入是為了要在"社團"與社交上能有所斬獲,社區與農村的力量不可忽視,要善加利用。
  • 鄰近觀光景點擺攤與傳統菜市場擺攤-這是很瞎但是最能跟尚未接觸有機、友善的婆婆媽媽們直接面對面廝殺的場所,過得了這一關那後面就是坦途,記得要拍照紀錄或錄影,將自己的形象與定位拉高到"名牌"等級。
  • 積極參與社區與各類有機社團研習活動或研討會,在同行之中獲取情報與互相交流在日後可作為人脈與資源的動能。
Local 永遠是裡最基礎的立身之地,不管眼光放多遠,必要的路還是要走,這在往後會有很大的幫助,尤其這圈子不前不大,在圈子內可以打開知名度也就意味著您往"有機、友善"名牌之路前進。

網路:

  • 免費的商務平台(有些可能要錢,但是價格都不高),將商品上架意同某種程度的曝光與通路佈局,在現今這區域大多數是以學術與社團型態成立的商務站台,是將商品快速在"平台商"面前展示的最好利器,這些平台商對於產品開發的能力其實相對是不足的,您願意提供商品;他們也會視為重要資產並將他們的行銷資源用在你的作物身上。至於線在有哪些地方可以上架或宣傳,我還在收集;大概有10到20家。
  • 部落格-這是發表生產履歷的好地方,可以完整的報導農作物種植過程,藉由圖片與文字(當然這需要功力)協助之下,可讓消費者慢慢的接受您的用心,雖然時間要拉長,但是無所謂,因為作物的生長也是需要時間的。部落格的寫法是有其訣竅的,切忌大量的文字,一定要用"圖+生動而少量的文字",內容部份可以發布作物、生態、當地景觀、研習心得、參與市集紀實、食譜等相關又不會一直在商品上打轉的報導。文案以生動有趣為原則,切勿以國小寫日記的心態,那沒人要看。而,只要有人回應,一定要加上千千萬萬的感謝。
  • 社群媒體-這是一個趨勢也是很弔詭的行銷資源,首先,以公益為導向的粉絲團是首要連結的目標,接觸後,再將您的商品或活動委託其粉絲專區發佈(最知名的就是"跟農夫買"),這類的管理者都很願意幫助小農,當然不要過度使用避免引起反感。次之,自己的粉絲專區或者個人首頁,請務必在您的名稱上加入自己的商品名稱,而回復或者與人交談時避免過度談及自己的商品,除非有人問。而狂加人當好友可能是必須要特別注意的,還是避免反感,但是千萬不要客氣。而動態發布的時間與內容也必須先思考過,可多發佈相關的社區、市集、農業、健康訊息,圖片最好是自己拍的。
  • 郵件,這是很深奧的技巧,只要跟你買過商品的消費者,務必要噓寒問暖,這是客戶管理的一部分,買過的人回流率代表你的商品好壞,老話,發文內容必須要先設計過。
所有的動作目的都是為了打響知名度與拓展業務,只要在商場上打滾過的大概都知道這些基本道理,而貫徹是"農夫"最頭疼的問題,每天都在田裡忙,回家還要上網!? 沒辦法,這是你的"生涯"。

基本上,這些管道與小技巧,並不會太難,只要呆呆的去執行一定會有所斬獲,一開始也許回收效益沒那麼快,但是,步做一定都沒效益。行銷,在目前大環境下有很多可以呈現的樣貌,但是其基本概念八九不離十,還有很多自己也還沒學習到,大家一起慢慢精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