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先不論及農作物的生產特性下,商品講求的是通路優先,沒通路下不管在好的商品或行銷都是白費,"網路"乍看之下似乎可以提供一個管道,也似乎可以由小農 2 End User,但,網路或許可以解決資訊流與金流,而第一個碰到的是 B2C的物流成本卻是不可解的問題;所以延伸成團購、企業認購等帶有社會主義意味的銷售模式,而或各地形成"有機、友善作物市集"等等的"擺攤"。在不論是經營平台或者自營商上,尋求有效通路是期待被解決的問題,而當主力放在農村意識、消費意識等期待情感共鳴的少數訂單,不但沒幫到農民反而製造有心要參與人士的壓力與困擾,拓展正確有效的通路才是經營者需要考慮的,日前遇到行健有機村的原鴨米創辦人沈先生,他在投身"有機農業"之前,已經拜訪了當地的超級市場並嘗試上架,搭配著各類型的展出、競賽與參訪學習才慢慢打開"通路",他意識到的是商業前提的農產銷售,除了網路上哪裡可以買到您的產品?!
消費意識是逐步走向關懷土地與人文的,在這過程中穿插了很多體驗經濟、幸福經濟、文創經濟....。但貼近消費者的動能似乎是停滯不前的,而小農商品需要集結才有能量去打仗,用不同於傳統"產銷"的方式集結與包裝,才有機會贏得消費者。那麼,怎樣的商品品牌架構足以撼動這市場?
舉apple來說,推出成功的ipod、iphone、ipad之前,他們下了功夫成功預測了軟體的服務與硬體的結合並提供消費者最棒的使用者體驗,才創造了賈伯斯神話。舉近一點的例子,台中新社的薰衣草森林以幸福與夢幻為靈魂搭配者新社原本的山、森林等硬體,一年創造出了破億的業績。試想,農產品對消費者的重要與需要性可以建立到那樣的程度? 但是絕大多屬跟隨者的消費者關心的是"別人也有去"、"一定要我男人帶我去"、"不去那邊很落伍耶"。最近流行的議題南澳那群痞子種米,利用生態、農業、部落、企業等議題切入品牌,雖然我不認為這動能可以遲去多 久,但是起碼製造了很多話題。其中,這三樣不知道看出端倪沒有,其中新價值都是"消費者要需要什麼",這些人才順勢推出。
最近拜訪的竹南第一家幸福草莓園,半天的參訪,在主人謝大哥的招待下認識了這塊幾乎被忽視的沙地,我直接分析這邊的優勢與劣勢:
優勢:
舉apple來說,推出成功的ipod、iphone、ipad之前,他們下了功夫成功預測了軟體的服務與硬體的結合並提供消費者最棒的使用者體驗,才創造了賈伯斯神話。舉近一點的例子,台中新社的薰衣草森林以幸福與夢幻為靈魂搭配者新社原本的山、森林等硬體,一年創造出了破億的業績。試想,農產品對消費者的重要與需要性可以建立到那樣的程度? 但是絕大多屬跟隨者的消費者關心的是"別人也有去"、"一定要我男人帶我去"、"不去那邊很落伍耶"。最近流行的議題南澳那群痞子種米,利用生態、農業、部落、企業等議題切入品牌,雖然我不認為這動能可以遲去多 久,但是起碼製造了很多話題。其中,這三樣不知道看出端倪沒有,其中新價值都是"消費者要需要什麼",這些人才順勢推出。
最近拜訪的竹南第一家幸福草莓園,半天的參訪,在主人謝大哥的招待下認識了這塊幾乎被忽視的沙地,我直接分析這邊的優勢與劣勢:
優勢:
- 交通方便,竹南交流道與台64線都可到達,腹地寬廣。
- 鄰近海邊,有崎頂海水浴場、風力發電機等景觀。
- 以有機種植草苺,消費者無疑慮。
- 基地面積大,種植區域與休憩區域廣闊。
- 低度開發沙地生態資源豐富。
劣勢:
- 品牌知名度低。
- 基地周遭無知名大型觀光地帶,人氣聚集不易。
- 基地無完整設施可供消費者休憩。
- 商品種類不足,消費者上門亦無其他商品可購買。
- 山線大湖地區以草莓聞名,競爭壓力大。
機會
- 目前社會趨勢流行體驗經濟,只要適度將基地環境整裡,可供消費者以工換草苺等體驗推廣。
- 社群網站串連容易,主題清楚的商品容易產生共鳴。
- 沙地種植作物屬突破性技術,意製造話題操作。
- 苗栗海線長時間被忽視其觀光價值,消費者易被新話題吸引。
危機
- 基地屬未完全開發或棄置狀態,整建經費高。
- 草莓產季短,產量不定。
- 商品定位不夠完整,消費者認同降低。
- 行銷資源不足。
商品不只是作物本身,一定是以貼近消費者的需求做論述,才有機會整合為成功的商品,是很多"農人"忽略的,傳統的農作物或者大型農場經營方式,不論其先天條件與資本密集程度,不是小農能望其項背,要突破並創造獲利,只有跳脫"作物導向"的思考,全然以消費者交度思考才有機會,於是,消費者怎麼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